第十三章(1/11)

上元,俗称元宵,又叫元月,元夕。

这一夜,笙歌到处,张灯结綵,所以又叫灯夕,灯节。

元宵的起源,史无明文,惟《史记·乐分》说:“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祀太一甘泉,以昏时夜祀,到明始终。”

《初学记·德篇》说:“今正月望夜观灯,是鞭遗事。”

由此可见,还在汉代,已有元宵张灯习俗,不过古代的上元习俗,与后世不大相同,它是重心祭祀,似乎并不在于张灯。

元宵张灯的风气,到了唐代才盛行,树拥洛“灵小绿”说:“唐朝正月十五夜,许三夜,夜行其寺观街巷,灯若明昼,山棚高百尺余。神友(中宗年号)以后,複加俪节,仕无不夜游,车马塞路,有足不蹑地,行数十步者。”

到了唐玄宗时,由于这位皇帝的特别提倡,更使元宵灯色达到灿烂辉煌的顶点,自此以后,永为定制。

“苦竹峰”的元宵,更热闹,更拥挤。

然而——这群武林群豪不只是来看灯,而是为一只龙纹宝鼎。

这位以笺约天下英雄来苦竹峰比武夺宝的神秘物,究竟是谁呢?正当大家胡猜测之际,突听夜空中升起一阵怪笑,笑过说道:“蒙各位赏光,肯在这天寒地冻的元宵之夜,来到这荒峰之上,敝感激之至。不过今夜的诸位好友,不下一二百之多,而龙纹宝鼎只有一只,这场武应该如何比法,才算公平合理,还听诸位发表高见,以便开始。”

话刚说完,群中已响起一沈雷似的声音,喝道:“武林中,讲究的是光明正大,你不署名留笺相约比武,已是有失磊落,如今又藏身发话,更显得你是小之气,难道你不敢以真面目示么?”

闻言,又响起一阵怪笑,笑道:“这位朋友所说的话,非常有理,但我既敢书约诸位来此印证武学,哪有不能以真面目示的,不过我自小父母双亡,由恩师一手抚养长大,名字早已忘记,恩师也未为我取下个名字,所以我在留笺之上无名可书,这点务祈诸位原谅。”

话声一落,接着响起轻微的衣袖飘飞之声,空落下一个来。站在峰上平地前面一块向上突出高约丈许的石尖上,双目光有如电,向全场之,不住扫望。

天下群雄一看此,不禁全都大吃一惊,各自在心中哦了一声。原来空落下的这,是个身穿蓝布长衫,长发垂腰,奇瘦无比,面如黄色,年龄约在四十左右的子。

这如幽灵的形象,只看得在场之,毛骨悚然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