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冤冤相报何时了(4/5)
心里明白,他也不会任由那拉氏摆布,他同时也在培植李鸿章为自己的接班,用淮军替代湘军。在自我削弱的同时,扶植新的势力。最后,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等
以中兴名臣的姿态出现在历史
流之中,清王朝却最终仍被汉
推翻。千秋功罪,实难评说啊!”
老黎叹息一声,继续喝茶。
我凝神看着老黎。
此时,我不由想到了关云飞雷正和孙东凯,似乎,雷正是想用孙东凯来制衡关云飞,但是关云飞却又不动声色利用秋桐甚至我来制衡孙东凯。
而孙东凯在集团内部也大搞制衡之术,别的部门不说,就说发行公司,孙东凯一方面需要利用秋桐来为他出力,另一方面却又在利用赵大健来牵制秋桐,甚至苏定国也是他用来制衡秋桐的工具。而这次总裁助理的事安排,更是制衡之术运用的典型案例。
在这次事安排中,雷正关云飞孙东凯似乎都在运用着制衡之术。
我平时也很喜欢读历史,老黎的话让我不由想到,晚清时期,风云际会,涌现出大量的杰出物。他们未尝没有扭转乾坤,振兴中华的能力。清政府也未尝没有机会战胜列强,巩固统治。然而,杰出
物的大量时间都用在了做官之道上面,统治者的大量时间都用在“制衡”之术上面。
这不能不让扼腕叹息!李鸿章在世时,被中外媒体称作“东方的俾斯麦”,但他却没有像俾斯麦一样让自己的国家跃
先进国家行列。后来,他出访德国,遇到真正的俾斯麦。俾斯麦问其原因,李鸿章无奈地叹道:“与
孺子共事,殊不易也。”这也许是李鸿章当了一辈子官说出的最大胆的一句话,当然这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。
想到这里,我说:“如果那些杰出物把主要
力用在有用之处,晚清的局势绝对不会是如此悲惨。这种‘制衡’之术既限制了个
才能的发挥,又耽误了国家发展的机会,还是没有的为好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