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何谓大儒(1/4)

叶行远的啸声足足持续了一盏茶时分,翰林院的屋瓦振动不停,灰泥扑簌而下。顶的云团都被他这呼啸震开,露出一线天光,正罩在叶行远顶,金光闪烁。

新翰林们都闭着眼睛退出了门外,便是老翰林都近身不得,一个个脸上都带着惊异之色。

慨叹道:“此乃饿虎跳涧,三花聚顶之像,浑身灵力贯通,令身体如浑金璞玉一般,合于天机。但是……那分明不及弱冠,怎能有如此的修为?”

他身边有道:“此似是新科状元叶行远,今上衙门路上我正瞧见他张贴上书,好一番意气。若真是他,便真的达此境界,也不奇怪!”

恼道:“怎么可能?叶行远听闻不过十七岁,天下焉有十七岁之大儒也?圣云三十而立,世上之,未满三十,绝对到不了此等境界,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!”

后来笑道:“眼见为实,事实摆在眼前,阎兄怎么不信?再说圣云三十而立也是虚数,前朝有锦元公,也不过二十九岁便成了大儒。”

那姓阎的翰林急道:“你这话就说差了。锦元公生具异象,在母腹待足了十五个月。成就大儒之时又是过年开春,论虚岁已满三十,圣的话怎会有差?”

他顿了一顿,又跺脚道:“险些让你给绕了进去,便算锦元公二十九岁成就大儒。这叶行远不过十七,足足提前了一纪,哪有这个道理?”

面面相觑,忽然想起一句话来,顿时都哑无言,无再说话。

十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数十年孜孜以求,虔心以诚,参悟圣经义。天才之辈或许能百理俱通,蓄积灵力如渊似海,终于成就大儒。

但是十七岁……这便是个神话。唯一的解释,或许就是“生而知之”,然而生而知之的只有圣,叶行远难道也是其中之一?

三花聚顶,五气朝元,对天机的感悟和灵力的蓄积突了一个瓶颈,便可称之为“大儒”。

昔年有王瀚生军中练气,半夜忽然长啸不绝,震动千军,月光大炽,百里通明。这形便与叶行远刚才一样,乃是成就大儒的表现。

因为叶行远实在太年轻,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。但当他的啸声半城得闻,引动狂风惊雷,天光失色,长久不绝的时候,已经有不少想到了这个解释。

宇文经的面色如死一样白,他站在首辅严秉璋府前,原本打算再去向老大请示,但此时却禁不住随着那啸声浑身颤动,回望着翰林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