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摇摇欲坠(3/32)

,十三年大旱,十四年旱。

辽阔的中原大地、赤野千里、饿殍遍野、民不聊生,而地方官吏仍旧粮催科、盘剥百姓,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、柴烈火、一触即燃。

民无法生活,只有铤而走险,农民起义首先发于陕北。这儿土地贫瘠,生产落后,赋税和徭役严重,加之连年发生灾荒,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。

高迎祥、李自成、张献忠等起义军因势坐大,盗匪与流民并起,各地民变不断发。关外的满清也不断侵扰内地,接连屠城、抢掠畜无数。

崇祯十年,一六三七年,崇祯第二次下罪己诏。

“张官设吏,原为治国安民。今出仕专为身谋,居官有同贸易。催钱粮先比火耗,完正额又欲羡余。甚至已经蠲免,亦悖旨私征;才议缮修,辄乘机自润。

或召买不给价值,或驿路诡名轿抬。或差派则卖富殊贫,或理谳则以直为枉。

阿堵违心,则敲朴任意。囊橐既富,则好慝可容。抚按之荐劾失真,要津之毁誉倒置。又如勋戚不知厌足,纵贪横了京畿。乡宦灭弃防维,肆侵凌于闾里。纳无赖为爪牙,受民之投献。不肖官吏,畏势而曲承。积恶衙蠹,生端而勾引。嗟此小民,谁能安枕……”

皇太极几次避开辽东防线和山海关绕道关,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抵抗。

所到之处无不是攻城拔寨、连战连胜,掳虐畜数十万计。如此况下,明朝的兵部尚书亲自领军也不敢抵抗,只敢尾随清军,你进我退,你退我回。

朝廷腐败,天灾祸,东北有满清虎视眈眈,四处有不断冒出的农民起义军,崇祯帝每天都活在担惊受怕、一惊一乍的子里,身心已经越来越疲惫。

朝廷内部的长期腐败和党争,群臣们如同一盘散沙一样,消极疲软的度着子。

一望无际的大明朝国土上,从北京向南,南京再向北,纵横数千里之间,白骨铺满大地,许多地方烟已断绝,行更是稀少。

数千里地内然一空,即使有城池的地方,也仅存四周围墙,一眼望去都是杂丛生,听不见鸣狗叫,看不见一个耕田种地之。田里的泥土早已经渴开裂,一眼望过去看不到尽的样子。

为了祭祀难民和阵亡将士还有被杀的王公大臣们,崇祯帝便在宫中大作佛事来祈求天下太平。朝堂上,君臣常常忍不住痛哭一片,场面惨不忍睹。

崇祯帝勤政到为处理公文彻夜不眠,复一、起早贪黑。一次,他去慈宁宫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